其他
工作上喜欢做伸手党的人,都被淘汰了
为什么呢?
具体情况,具体分析。
第一种情形,遇到一个新情况,但它和旧情况很像。
那具体怎么判断?一句话:
把与该问题相关的所有因素,都拿出来做对比。
举个例子,企业扩张。尤其是很多做连锁加盟的企业,在拓宽业务版图的时候就是这个思路。
即哪些地方是可以完全照搬旧方法的,哪些地方是旧方法不管用的,需要重新想新办法的。
而由此又会引申出一个大问题,那就是你想出来的新办法,会不会和旧办法产生矛盾冲突,你用了新办法会不会让前面那部分的旧办法失灵,如果新旧办法两者不能共存,你该如何做出取舍。
举个例子。
公司一款推出市场多年的老产品,如今面临着品牌老化的问题。年轻人不喜欢了,觉得这是上一辈用的东西,不新潮不够酷,没有人愿意买。
而这个产品现有的用户,普遍年龄都在40多岁,很多人都是用了十几年的老客户。
虽然目前来看产品的用户忠诚度还是很高,但过了十几二十年之后,谁能保证这些人还会继续用这个产品?这个产品新的消费者又从哪里来?产品的下一个利润增长点在哪里?
以上这些,是每个老板都会头疼的问题,而面对这种情况,就有不同的决策选择。
要么,对产品进行大刀阔斧的修改调整,以适应新的年轻消费者的喜好。
但这就有流失现有老用户的风险,大家会觉得你失去了自己的坚持,只知道一味去迎合市场,没了灵魂。
要么,完全不管新用户的喜好,依然用老办法坚持服务现有的用户群体。
而这样做的风险也显而易见,那就是你的市场永远无法扩张,用户做到死也就是那么一点人。
所以这个时候就要进行分类调整,哪些东西需要改变?哪些东西需要保留?哪些东西需要摒弃?都要具体来拆解,具体来分析。
能分别回答好这三个问题,而不是一味地完全用老办法来解决新问题,也不是不管现实情况上来就要“革命”,这才是高手的思考逻辑。
什么时候该改变,改变到什么程度,什么东西要保留,保留到哪一步,什么地方要舍弃,舍弃多少,这都是对度的拿捏。
拿捏地精准到位了,问题就能顺理成章解决。拿捏地不精准有偏差,就容易出事情。
而这个思考过程,必须你自己一个人来完成,不能指望别人告诉你。
别人能告诉你的,最多是行动原则。具体该怎么做,这个只有亲自实践的你,才能拍板制定。
所以,不要逃避属于自己的责任。
相对于第二种情形,这种其实更容易一些。
因为你可以毫无顾忌,不必考虑什么要保留,什么要舍弃。这个情形下的重点在于,该如何从无到有,构建出你的方法论出来。